科维理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双边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研讨会合影


9月9日至12日,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与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联合举办双边学术研讨会。来自MPE团队的六位专家与来自KIAA的多名师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化MPE红外研究团队与KIAA的合作关系。两所机构在星系演化、活动星系核与类星体、恒星与行星形成、以及银河系中心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等领域具有高度契合的研究方向。

何子山教授和Frank Eisenhauer教授


科维理所所长何子山(Luis Ho)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在发言中回顾了MPE多年来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KIAA与MPE成员间长期以来的密切联系,并对未来深化合作表达了殷切期望。随后,MPE所长Frank Eisenhauer教授通过线上方式致开幕辞。他高度赞赏双方多年来在多个前沿天体物理领域的紧密协作,并强调了此次研讨会对于推动共同研究、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意义。


此次研讨会聚焦三大核心议题:宇宙时间尺度的星系演化、从恒星级到超大质量黑洞的研究、以及恒星与行星系统的形成过程。科维理所教授团队与MPE专家分别介绍了最新科研进展,与会专家全程认真听取了学术报告。MPE代表团还向KIAA赠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幅精美呈现银河系中心的模型,以此表达诚挚的友谊与合作意愿。

从左上到右下: 依次彭影杰, 王菁, 姜方舟和Dieter Lutz

从左上到右下: Ric Davies, Thomas Ott, Stefan Gillessen 和 Kohei Inayoshi


银河系之心模型


在会上,MPE所长、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einhard Genzel教授以“Experimental Studies of Black Holes: Status & Prospects”为题做了一个小时的线上精彩讲座,介绍了观测天体物理发现和研究黑洞的整个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Reinhard Genzel


与会专家


除学术研讨外,本次活动还设置了两个特别环节:由MPE资深研究员Stefan  Gillessen带来面向高校广大师生的公众讲座——“黑洞--宇宙奇想还是宇宙真相” ,吸引了两百余名师生参加。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利用最前沿的黑洞观测技术对广义相对论的检验;组织了职业发展研讨会,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关于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就业机会的实用指导。

公众讲座


职业发展研讨会

本次双边研讨会不仅有效促进了两所顶尖研究机构在天体物理前沿领域的深度交流,也为双方今后的长期合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